制琴比赛与奥运会
职业与业余
再过20天的时间,第16届意大利三年赛“Triennale”将在制琴圣城Cremona举行。虽然半年前就已经报名成功并支付了可观的报名费用,但是今年我是注定缺席三年赛了。疫情的原因加上时间的紧张,我的时间与比赛冲突较大。回想起来,这应该是我具备参赛资格后第一次缺席三年赛(学生期间不具备参赛资格)。
几天前日本举办了独特的一届奥运会。对于在如此的困境中举办大型赛事,运动员对比赛方给予了深深的感谢。巧了,也是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全程零关注。没看任何一场比赛,哪怕是一分钟。开幕几天前的大事件让我十分痛心。同时我的时间与奥运会比赛的播出时间以及作息时间都冲出较大。
在微信圈里面,大家总在传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许多业余运动员,在奥运会比赛中获胜或者取得极佳的成绩。他们平常可以是各种职业,但是偏偏只有运动这一项,是业余的。
虽然原来心中就对“奥林匹克精神”有过一些想法,但是今天我突然找到了更进一步的联系,奥运会与制琴大赛其实有共通的地方。
比赛这是一个竞技场更是一个舞台。它在给大家提供了平台的同时本身也在借助赛事来提高自己的城市或比赛的声誉和人气,比赛期间无论是选手还是比赛方,大家可谓是互惠互利。而当比赛举办方已经无法从比赛中正常牟利,运动员也得不到掌声的时候,奥林匹克精神突然闪现。而参赛人员的背景和参赛目的,导致了完全不同的心情和结果。没有赛场的喧嚣和吵闹,使得今天的这么多业余金牌显得是格外亮眼。
在以前的文章里面我提到过十几年前我参赛的时候那种紧张与纠结,特别是与其他国家的年轻制琴师的心态的完全的不同,甚至是一种对于胜利的不切实际的渴望以及可以付出一切的决心- 金牌即是一切。现在看实属幼稚。因为可以为了可以付出一切代表你一无所有。
参赛的初衷不同,决定了最终收获的是什么。
所谓“业余”选手,指的是不以比赛项目为日常薪水为生的选手。业余选手都有着另一份拥有稳定收入的正常职业。比如:教师,房地产中介等等。是否比赛,比赛是否得奖,对他/她(下面都用ta代替)的收入也许有短期一次性的提高,但绝没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周围的朋友同事一定会以ta为傲,但是也并不会解决什么医保或者住房问题。只有这些问题平常就已经被解决了,ta才会有闲心去参加体育运动。所以通常发达国家中的参赛选手,你很难找到谁是为了改变生活,改变命运才来参加比赛的。他们的目标一般更简单一些:检验自己的爱好的水平。说白了就是来玩儿的。因为比赛的项目是ta的爱好,那么来比赛和来玩有区别么?当然,既然来比赛,都是有好胜心的。然而对于这项爱好的热爱,导致即便最后没有得到名次或者并不是金牌,ta也不会觉得天塌了。因为收入还在,医保还在,社会普遍尊重还在。所以这个时候大家一场比赛结束,互相亲吻,祝贺,鼓励。
而我们对于“职业”的认知是有偏差的。“职业”并不等于“参赛”。职业从业者领的是薪水,就像NBA,意甲。职业甚至不愿意去参加奥运会,因为耽误领薪水。而我们的很多职业运动员其实是“职业比赛金牌”运动员。没有比赛就没收入。要的是金牌,颜色不对都不行。
制琴大赛开始之前,我们都应该调整好心态。抱着热爱,交流的态度,在看到自己水平的同时,还能客观的去欣赏别人的长处,在比赛中学习,交流,互勉,才是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如果你的对手赢得了胜利,那应该祝贺ta,亲吻ta,并尝试理解ta的优秀之处。失败了,不要妄自菲薄,更加万万不能的,是咒骂你的对手堵在了你成功的路上。欧美很多制琴者的售卖价格(薪水)都超过意大利三年赛的金奖奖金。而获奖之后就销声匿迹的也是大有人在。所以还是希望制琴者们能把制琴这个“爱好”,好好的保护好。在此,就不祝各位老师/同门/同行/ 取得佳绩了,而是祝各位玩儿的开心。我这次缺席,因为有更珍贵的事要陪伴,但是我已经准备好了双手,为你们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