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是《大辩论》系列里面,我认为最重要最有必要写好的一篇文章。
英文Violin Maker/法语 Luthier/意大利语Liutaio,都更适合直译为 制琴者,而非 制琴师。师者,尊也。作为大多数制琴者我们并不是纯粹的教书育人的尊者,而是靠自己的手艺讨饭吃的手艺人,别人出于尊重,捧为“师”,今天写文字的时候突然不敢这么写了,扎手。制琴者 不但更准确,而且更充满了人生百味。制琴者未必成师,成师者未必有艺。
在制琴大辩论 – 我可以学制琴吗?之后,今天这一篇,我会告诉你如果你学了制琴,也能顺利出师的话,你将面临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你人生的幸福在哪里。
正文
在国外,多数艺术类行业的从业人员,都被划分在Self-employed / 自雇者 这个类别下面。这类人群在欧美并不能算是稀缺,在国内也是越来越壮大。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个自雇者,那么你多少已经感受到了今天我要说的这种特殊的情感。如果你即将加入这个行列,那么也不妨先看看它这个脾气和你是不是合得来。出于本身职业,我今天就说说制琴者的幸福来自于哪里。
制琴者的幸福 源于无知
无知是快乐的。第一次拿到一块木头;第一次完成一个步骤;第一次摸到老旧的工具;第一次进入大师工作室;第一次听到自己制作乐器发出的声响。那种幸福来的太突然。在生涯开始的时候,你基本是被幸福包围着。所有的一切都是新的,这都起源于无知。而在艺术行当里面,因为其深度,广度,只要你不断探索,你几乎可以永远开心的无知下去。
每一种艺术都发展了至少几个世纪,有太多的前人,名人,圣人做了太多的了不起的事。前几天在一个国外论坛上看到这样一段对话 :
制琴者A:我前几天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在梦里我做了一件奇怪的事情。通常我们都是先刷黄色油漆,然后慢慢添加更深的颜色。而在梦里,我一遍刷黄色,下一边就是红色;然后又是一遍黄色,又是一遍红色,最后得到了一个“斑斓”的橙色油漆。请问有没有人做过类似的尝试?
制琴者B:制琴领域很少有什么事情是别人没有尝试过的。如果真的没有,那可能这个做法真的“很傻”。
制琴者C:尝试过,或者说这是琉璃制作的基本技术之一,只不过它们用的是一层薄薄的色粉。
制琴者D:尝试过,值得尝试,但是最终很有可能导致漆膜过厚,和你最终想要的颜色饱和度有关。颜色丰满了,但是声音下去了。
所以大家看,无知是快乐的。因为还有太多的事情你没有尝试过,但是当时自认为尝试了很多之后呢?当制琴对你来说不再是一件”新鲜事”,甚至你已经小有造诣之后呢?
制琴者的幸福 存于无求
当你慢慢独立,可以用制琴养活自己,成家立业融入社会洪流,如果你能做到无求,那我想你是幸福的。
无论你在当代多么了不起,在制琴这件事上,不但有同辈在某些方面比你懂得多,走得远 ,尝试的更离谱;而当你往历史前面400年里再惊鸿一瞥,我靠…… 真叫一个 大师成群远远看不清边际。不巧的是当代的消费者又偏偏喜好拿古典高峰与当今作比较。认为翻越高峰才是成功,甚至有无知者问你为何不尝试弯道超车。
只要对自己从事的艺术稍有探究,我想就只能用一句话阐述对于古典大师的情感:不敢望其项背。
也许我们可以说Iphone 12 比 Iphone 4S制造更先进,但是绝不敢说艺术造诣更高。这还仅仅是一个工业设计领域的例子。那么动不动就说 当代制琴师不如400年前的某大师,就好比说画油画的比不过拉斐尔 搞雕塑的比不过米开朗基罗一样,这不是废话么。更何况我们也都知道“大师”梵高是怎么死的。
那么在这个时候,我看只有无求,是快乐的根源了。无求也就说不要两只眼总盯着自己做琴这屁大点儿事儿。多交交朋友和孩子玩一玩,不都可以很欢乐么?创作艺术的根源是要制作快乐,那你说,你儿子叫你一声爹或者地上捡了一块钱是不是都可以很快乐。
一生是漫长的,或许每个人都阶段性的经历制琴领域的巅峰或者低谷,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是碌碌无为的。只有能真正享受制琴以外的快乐,才能在这漫漫岁月里面让你真正的幸福下去。毕竟你过的是人的一生,而不是琴的一生。
制琴者的终极幸福 永恒于无解
我想艺术的终极幸福就是来自无解。回想我们的童年时期,当你完成了你最爱的游戏的最高难度时;看完指环王电影的时候;马上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喜悦,还有马上随之而来的空虚与失落。完成了,结束了。无论你投入了多少个日夜的奋战,这就是最终结局了。
而艺术,永远是一个无解连着另一个无解,这里没有结局。
艺术的需要人来生产,人来感受。要的是感受,而不是数据。感受这个东西很奇妙。如果你看过之前的两篇文章 制琴大辩论 – 制琴师需要很文艺吗? & 制琴大辩论 – 制琴师该偏理工科吗?,我就已经很直接的表达过我的意思,理工有帮助,很大很大的帮助。但是最终的塔尖,我认为属于懂得感受和人心的文艺派。原因就是因为我认为理工派所追求的唯一真理在艺术领域根本不存在。
在制琴领域,很多的技术,最终因为材料的不可重复,制作的不可重复,测试的不可重复等等,导致我们很多的探求必须要坦然的接受:某一个技术,作为一个个人,我们无解。我或许可以制作出一支不错的作品,但是那远远不代表我明白了什么,甚至可以很负责任的说,我只是侥幸完成了这件作品。我们有这样一句口头禅 “下一支作品会更好”。并不是推脱,而是实事求是。
无数个无眠的夜晚,无数的实验;最终过了几十年你发现:无解。而最奇妙的就是你又发现:TMD太好了,原来无解。
浏览人数: 3,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