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的聆听音乐
我拉琴,做琴,喜欢音乐。在演奏音乐的时候,我们要聆听自己,感受他人;在制作乐器的时候,甚至要“预估”一支乐器对于不同材质,不同弧度的反应。在乐器完成之后,要根据演奏者十分主观的描述,来调整乐器的声音。
“要是能再温暖一些就更好了”
“能不能让E弦再多一些丝绸的感觉?”
如何才能完成这些工作呢?对于耳朵的训练必不可少。音乐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爱好。所以对于一些播发设备,载体,录音设备,或多或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每个人对于这些东西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能投入的资金不同,甚至理念也不同。不妨交流一下也欢迎大家的留言,让我们更理性对待“聆听”这件事。
最爱音乐格式:CD
在今天,CD载体似乎是一个很古老,没特色的存在。但是不得不说,至少在我心中,这依旧是最无法舍弃的一种音乐载体。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CD这种载体时至今日,无论是流行还是古典,在发行新唱片的时候,CD都是必不可少的载体,特别是在古典音乐领域,CD依旧是首发的选择。当剧院有著名演奏家的演出的时候,那么CD的签名售卖排队,依旧是会聚集大批粉丝的。在我看来,CD一大优点,就是它的“实体”性,这给他带来了一些现在流媒体所不具备的特殊属性。
仪式感
看古典音乐为什么要穿正装?女子出嫁为什么要穿婚纱?为什么听音乐要用CD或者黑胶?因为仪式感。
仪式感,其实是为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去提前准备自己心情的过程。在这个几乎显得毫无必要的准备过程中,其实你一直在反复质问自己几个问题:
今天的演出者,演出曲目是不是你的菜
你能不能允许自己“不严肃”的,短袖短裤出现在自己钟爱的大师面前,以及和你有着同样爱好的群体面前
如果有人对你的衣着表示毫无必要,你是否会因此质疑自己过于装B
听古典音乐音乐会是如此,听CD也是如此。听CD需要一个准备的过程,不像手机加蓝牙。至少你要有一台不那么便携的CD播放器,一架子挺占空间的CD盘,和一对儿音箱。每一次更换CD你都要大费周章,而不像手机一样一点就行,甚至可以一点就从古典变Rap。那么就要求你找盘之前,就完全知道
今天我要听什么情绪的音乐
我会听多久
我会听哪一位的演奏版本
这就是仪式感。
仪式感就是如果自己的决定错误,就要付出很高的代价:
如果音乐会不是你喜欢的曲目你却去了,那么你的时间,你的衣装,都将成为你的折磨;
如果你放入了一只CD却不符合当时的氛围,那么你就要放下手中的工作,打开CD机,取出光盘,再更换另一张
然而久而久之,你就会因为付不起错误代价,以及错了太多次的关系,对于自己的喜好,情绪,有了极好的掌控。
在购买音乐会门票之前,你会仔细研究演奏者,演奏地点,是否能够买到足够好的位置 等等因素,让自己情绪饱满的,迎接一场音乐大餐。
久而久之,这种对于自己的喜好的深刻理解,对于自己已有的CD的曲目的了解,就慢慢变成了一种习惯。这之后,仪式感,就是一个Loading的过程。
一个下午,我要安静的工作。
Loading…..
我需要的是Bach, 钢琴曲就行。简简单单的那种,可以略带趣味。就Glenn Gould的 Goldberg Variations就是极好的。 如果还是太调皮,就听听我们中国的骄傲Zhu xiao-mei,那种安详,能让你专注的完成一整天的工作
性价比高
我相信,这一点,恐怕不会有很多人认同。但是我确实是是这么感觉的。首先我们把CD和黑胶可以做一个对比。要说仪式感或者说逼格,CD肯定比不过LP。但是就我看来,LP这个真的是情怀有余,性价比不足的典型代表。盘的尺寸在那里摆着,想听只要就要有一个抽屉大的地方。不管你喜不喜欢,CD机至少是可以随身便携或者只在你的办公桌上占用很少空间的。而单个碟片的价格LP肯定是逼格十足。播放设备的话,CD播放器也已经很亲民了。
那么和流媒体比起来你还能说性价比高吗?我的答案是,是的。
即便和流媒体比起来,CD的性价比也很高。我们很多的古典CD的售卖价格都不会超过100元/张 。而流媒体的VIP 一年都在几百元。而且以我个人的情况来说,流媒体的版权,特别是在中国,和国外是不接轨的。在我这里发生过这样的尴尬情况:中国的Apple Music,百度音乐 在国外都是没有版权的,也就是出国你就什么也听不了。而在国外的Apple Store的同样的VIP价格都是几十刀一个月,那几本就是一张正版CD的价格。
一年就可以攒12张CD,十年120张。永不过期。
所以在我看来,如果我买20年的流媒体VIP的话,那么这个价格我可以买30张左右的CD。如果你问一个CD收藏爱好者的话,无论他有多少张CD,几千张几万张,平时反复听的,也还是逃不过那十几二十张的。而CD几十元的价格,即便不是很喜欢,也可以二手出掉。而且我可以利用流媒体达到试听的目的,当确定喜欢之后,再购买正版CD。
正版不是情怀,是起码的尊重。
当你给你的后代留下一张名家签名的CD,那种感觉恐怕是多少个所谓“VIP”账号都无法体会到的。
刚刚好的清晰度
CD的清晰度,和当今的SACD或者索尼的Hi-Res相比,基本就是个卡带级别,无法抗衡。而后面的二者要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需要搭配的设备或者音源都是很繁杂的。我相信周围有很多的音乐发烧友,我自己并不认为我是发烧友。我只是喜爱。所以我有很多的二手设备。我甚至以此为傲。对于技术我认为要正确理解并加以应用,但不能走“玄学”路线。比如,你把接口花100元升级到平衡口,远比花200元换一个不同材质的线来的好得多。
CD的清晰度没有那么极限的高,使得它很容易就发挥最大能力。不存在音源与播放设备或者播放环境级别相差太多的问题。而且很多的经典古典CD本身就是几十年前的版本,根本不需要高清版本。很难想象一张没有底噪的格鲁米奥或者海菲茨 Kogan是个什么感觉,“味儿”不对了。
如果我们使用例如索尼音乐播放器来播放数字音乐的话,那么CD格式(非实体CD)的大小非常适中。一般这种Walkman级别的随时听,即便加了存储卡,也就是128gb的大小。对于DSD等高清格式动辄一张盘3-5个G的大小,CD格式的尺寸就非常亲民了。一个随身听轻松储存几百张CD。
总结
CD无论是实体,还是数字格式,都已经拥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完全普及的市场和极为低廉的播放成本,使你轻松支持正版,拥有逼格,以及满满的仪式感。也正是因为这些特点,使得聆听者能更加专注于音乐本身,而不是器材。以后我也会专门开一个文章,用于和大家交流好的古典CD。
未完待续:
喜欢这篇文章的内容吗?欢迎留言交流
Gino Yu/ 于杰
浏览人数: 7,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