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游 布拉格
当初之所以想要制作一个自己的个人网站,除了能分享制作乐器的快乐以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初衷,就是能记录自己人生的关键节点。每一个人都有很多记忆,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少的记忆渐渐的变淡,模糊。以至于有一些当时并不能够理解的时候,等到真的有思想有经验可以去理解的时候,我却有些记不清楚了。帮我制作这个网站的好朋友小玉姐,经过精心的规划,使得网站能够随心所欲的做我任何想做的事情。那么今天就带来我的第一篇游记文章。和我熟悉的朋友知道,我对于摄影也是比较喜欢的。相比较视频的拍摄,我觉得照片的“一瞬间”,更适合我。那么所有的照片也都是我自己拍摄完成,我不想打上一堆乱七八糟的水印,虽然有人经常盗用我的网站内容,但是为了大家的观看体验,我还是依旧不打水印。那么让我们开始吧。
捷克共国际制琴赛,是一个在国际制琴比赛中,有着“超强个性”的比赛。比赛时间不固定,多为每间隔4-5年时间举办一次。而该比赛的最大特色,就是加入了“现场琴头雕刻”比赛。而由于场地和管理的限制,该比赛每次只接受40位世界各地制琴师的报名。更有趣的是,比赛虽然有权威评委,但是所有的参赛者,也是具有相当比例的评分权的。也就是说,除了评委给出的“评委分”,你还要接受剩下39位参赛者给你的作品打出的分数。然后在加上琴头现场雕刻的分数,然后在加上两轮声音比赛的分数,才是你的最终分数。我在2017年的春节期间报的名,还好赶上了末班车。不过就我一个中国人,略显孤单。不过倒是也不缺朋友,原来的韩国同学,在Morassi工作室实习的Lee SeungJin也在,而另一位在Davide Sora工作室实习的日本朋友Ito也在。这两位在之前的马耳他比赛和意大利国家赛上都有斩获奖牌。实力不俗。
报名顺序排表
由于比赛的限制为“Mod Stradivari”,所以我把本来要计划制作的Guarneri琴型推迟到了下一支,也就是后来参加了佛罗伦萨比赛的“翡冷翠”,那么很显然大家也就知道这支作品为什么叫做布拉格了。作品的具体制作过程点击这里?,那么剩下就简单了,订机票,找酒店,出发。
对于布拉格这个城市,有很多的“美丽”的词汇来形容他。它是捷克共和国的首都,也是这个国家最美的珍珠。去之前我大概了解到这个城市的市区部分并不是大。于是我定了一间距离比赛的地点“布拉格音乐博物馆”很近的一个家庭旅店,而从地图上看,这件酒店距离布拉格最著名的景点“查理大桥”和“列侬墙”都很近。我当时的印象是:估计10分钟之内能步行走到。但实际是,我的居住地距离列侬墙只有10米,距离查理大桥步行也就是2分钟。这个城市的小,真的有点儿我当初刚刚到Cremona 的感觉,好小,稍不注意就走出地图了。早上8点到了机场,来到居住的地点,放下行李,就迫不及待的跑到了大街上。既然有的是时间(我要在布拉格这一个小小的城市待上一周的时间),那就合上一杯咖啡,看看路上匆匆的行人吧。顺便说一句,在欧洲,如果你有提取现金的需要,那么最简单,最稳妥的方法就是自动提款机。比所有有人的兑换网点都要实惠的多,而最万万不可的,就是路边拽着你,承若你很高的兑换比率的,要你和他换钱的人,请记住“没有一个是好东西”。
稍作休整,我就迫不及待的登上了这座著名的查理大桥。而他脚下流淌的,就是斯美塔那笔下的,沃尔塔瓦河。欧洲的很多城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桥,就好像每一个城市都会有一个主教堂一样。威尼斯的叹息桥,翡冷翠的老桥。每一座桥似乎就是为了整个城市而存在的。查理桥并不宽大,两侧的雕像也并非文艺复兴大师的杰作,但是在几天后,他会给我不一样的震撼。
这次比赛的赛场安排在布拉格国家音乐博物馆。之所以把地点设置在这里,主要是因为比赛的特殊性— 需要一个能容纳下40位制作师同时制作雕刻琴头的场地,并且同时兼容比赛,展览,音乐会,大师课的需求
比赛的几位组织者,其实都已经是享誉国际的制琴师。特别是Jean Spidlen先生,处处身体力行。另外几位我叫不出名字,但是那种出自于骨子里的认真,真是让人佩服。
比赛的三位专业评委,分别是Patrick Robin (法国), Peter Beare (英国), Silvio Levaggi (意大利)。这三位的认真程度,在之后我会告诉大家。不过他们之所以能够如此详尽的记录每一支乐器的优劣,也得益于比赛组织者对于比赛规模的限制。设想如果是像意大利Triennale三年赛那样动辄700支乐器,区区五个评委是完全无法做到像这次比赛这样详尽的。
Peter Beare是著名的Beare琴行的继承者,这次除了担任评委之外,他还随身带来了三支乐器供大家学习以及大师课使用。三支作品来自三大制琴家族,一支Andrea Amati,一支Antonio Stradivari,一支Guarneri del Gesu.
比赛场馆外面有欧洲人必备的咖啡店。组织方甚至贴心的为所有的参赛者准备了所有三天比赛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是以“饭票”的形式发放的。所以只要拿着这些“饭票”,所有的食物,饮料,都是免费的。并且数量足够!
在提交了乐器之后,就要准备后面的琴头雕刻比赛了。
大家可以注意到,这一部分的照片,都是比赛方找专业的摄影师专门为比赛者拍摄的。为的就是给每一个人留下一个回忆。并且允许所有比赛者使用所有照片。这种细心,真是改变了我对于“欧洲人”的印象。
布拉格是一个充满了音乐的城市。相比斯美塔那“我的祖国”那种磅礴的音乐,实际上他们似乎更喜欢一些小清新的音乐。当然,大多数的演奏者都带有“卖艺”的性质。其中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比较有“追求”的主要以销售他们的CD为主,而年纪稍微小一些年轻人,似乎也不过就是挣几个零花钱花花而已,水平实在不怎么样。
下面这一组是广场上面的,比较有意思的是老头子手里的这件很难说能不能算是“乐器”的东西。就像一个包了铁片的搓衣板一样,很有意思,手上带几个“顶针”,老头子就可以玩儿的不亦乐乎了。所以有时候你手里的乐器是什么不重要,价值多少钱也不重要。他们这一组人我印象很深,贝斯的面板已经裂开好几条缝了,小号手在没有自己演奏的部分就会举起组合出售的CD。不会叫卖,也不会示意你给钱。加上一段老头子第二天在桥头演奏时候的视频,一起感受一下:
竖琴就比较少见了,一个少女,一支竖琴,一首清唱曲。这女孩儿应该是高冷路线吧,布拉格见到的单独一个人卖艺的,就她一个。
第一比赛日
正式比赛的第一日,是琴头现场雕刻比赛+评委打分。捷克的制琴赛的琴头现场制作部分,一直是该比赛的一项“特有”的传统。琴头雕刻比赛的要求也是极其苛刻的:比赛要求斯式琴头样板,指定使用的工具里面不能包括砂纸,锉刀,刮片等抛光工具。也就是说,你只能使用所有带“刃”的切削工具。比赛的时间是从早上9点到晚上九点。12个小时里面,自由安排时间,要求琴头完成。比赛只看质量,制作速度不计算在内。
十二个小时的制作时间,是相当紧凑的。而事实也是有4-5位制作师没有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所有的工序做完。琴头雕刻比赛是非常考验一位制琴师的手工和经验的。因为工具的限制,你必须用最快,最准确的动作来完成所有工序。而有意思的是,几乎所有人的工具,制作方式都不一样,从工具的准备就能看出很多的不同,非常的有意思。有人是晃晃悠悠的做,有人是全神贯注的做。有人喝可乐,有人喝啤酒。非常有意思。
而与此同时进行的,是三位评委对于所有参赛乐器的评分工作。原来虽然有参加比赛,但是并没有真正看到这些评委具体是怎么评判乐器的。这一次算是很有收获,因为在我们制作琴头的时候,三位评委就在不远的地方,一支一支乐器的开始他们的打分工作。而这三位评委的细致程度,之后让我相当惊诧。当然,有可能是比赛的组织者有这样的要求,也是因为得益于限制了参赛者的数量,才能使得这仅仅三位评委能有如此细致的观察,评估所有的乐器。这里面有一个小插曲。因为我的作品是11号,也就是提交乐器的第11位,那么在乐器摆放的架子上就是第11位。所以我很清楚,如果评委手里的拿的,看的是我的琴的话。我看到Robin拿着我的乐器看了很久。然后放回去,然后又拿出来看。心里很是忐忑。不过看的越多,肯定是越好。事后按照Robin自己的话,就是制琴比赛最好评选的前五名,和最后五名。最难评选的是中高水平的5-20名,才是最难的。
而在晚上七点的时候,在制作比赛现场还有一场音乐会。使用三支古典乐器:Stradivari,Guarneri,和Amati分别为大家演奏。而制作者依旧在自己的工作台上持续工作着。演奏声,制作的切削声音,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混响,而又如此和谐。在最后一曲曲目完毕,制作比赛也正好结束。不得不说这是我见过的,组织者最用心的,组织的最细致的,最走心的比赛。
最终还是在时间内按照自己的节奏制作完成了。整整12个小时,除了吃了一顿饭以外,没有浪费一分钟。最后真是有点精疲力尽了。
大师班
? ?比赛日的第二天白天,是一个无比繁忙的日子。首先,大家围坐在一起,请三位评委解释为什么捷克比赛,要让每一位参赛者,都成为真正的“评委”。这里有几句话是很有意义的。评委是这样说的:比赛,是一个交流的平台。大家远渡重洋来到这里,为的并不是那一块奖牌,而是和老朋友相聚,并从其他的39位身上学到他们的本领。制作乐器是很困难的事情,但是评判一支乐器,是更加困难的事情。作为一个参赛者,你必须知道什么样的评委,他的观察点在什么位置。比如这次比赛的三位评委:意大利的Silvio主要看点在于他是意大利Cremona的制琴师,但是他更多的在制作与传统意大利风格不同的尝试,所以他的主要任务是把我主要的意大利制琴风格,因为这里有大概15位左右的参赛者都是意大利Cremona学习过的,所以这样一位评委是十分必要的。而法国的Patric则是国际大赛的常任评委,我们北京的制琴赛他也担任过评委一职。作为一名法国制琴师,他有着一套完全不同的制琴理论,而法国也一样有着不短于意大利的制琴历史。而英国的Peter是世界很著名的Beare琴行的继承者之一,他自己从事鉴定,修复工作,经手的世界名琴不计其数。他的存在主要是从观看者的角度,在乐器的历史传承上给与建议。这三个人组成了一个完美的三角。
?
? 参赛者每人人手一个表格,每一支乐器的评分大概有十项左右:风格,精准度,油漆,选材,装配等等。这里要着重说一点就是:比赛是非匿名的,所有乐器里面都贴有制作者的名字的标签。一开始我也担心这会不会有失公允,毕竟在捷克比赛,捷克制琴师大概有10人左右。事实证明组委会这种做法,是处于对于参赛者和评委100%人格的信任。而结果也是很有意思的,以我的观察,没有任何人会看琴内的标签。而都是全神贯注的在观察别人的乐器上有什么优点,每个人都毫不吝啬的给与自己喜欢的乐器极大的肯定。
?
? 我想在当今这个功力的世界,如此纯净的心态,已经不多见了。当你提交了自己的评分表格之后,你大可以大大方方的让三位评委点评你的乐器。这么好的机会当然我也不会放过。而比这更有意思的,就是我和几位新朋友一起,一起聆听评委对于他们乐器的评价。就这样一个个的说下去。三位评委的耐心,以及他们想尽的笔记,给了每一个询问者极大的参考建议。在这个时刻,比赛的意义就完全达到了。没有一个人关心自己得了多少分,而是都在仔细聆听每一个原来自己没有注意到的细节,每一个别人会,而自己不会的技术;每一个和自己不一样的想法。
对令人感到兴奋的是,三位完全不同的评委,对于乐器的评价和喜好确实极度类似的。这恐怕是我最大收获。
布拉格之夜
大师班之后的夜晚,大概也就是5点的样子。突然下了20分钟的小雨。我是一个坐不住的人,特别是在游玩的时候。除非实在没力气,不然我要一直保持移动。雨停了之后,我决定去查理大桥走一走,换换脑子。Praga的市中心真的很小。走了大概2分钟吧,就到了。小雨散去,还没有走上大桥的我看到天上的颜色,真是无比兴奋。
晚上的5点太阳下山的时候的光芒,是摄影的最佳时间。这个时间的光线角度很低,颜色很暖。这种光线使得所有的建筑轮廓更明显,对比更强烈。而现在这种雨后的情况,空气能见度简直不能再好。
天空很难说究竟有几种颜色白色,金色,褐红色,深蓝色,深灰色,浅蓝色…. 太美了。近处的查理桥依旧被笼罩在乌云之中,而远处的古堡却照耀在夕阳之下。桥上的作画者画的画面,平时看起来美的夸张,但是今天看来,他们画的分明就是事实。
这时候华灯初上,我决定登上查理桥头的钟楼,好好看看这个城市的夜景。
钟楼并不高,但是已经足够俯视整个老城区。我记得我刚来的时候,还在为城市的“微小”犯愁。一周的时间,这么小的地方,真是怕不够我玩儿的。我曾经一周时间自驾游遍了西西里。但是就这一个晚上,我觉得已经完全满意了。得此美景,比不比赛,又如何?
声音比赛
捷克国家制琴赛的声音比赛是很有特色的。比赛的乐器,在前面的工艺比赛总分完成之后,前20名可以进入声音决赛。我的乐器在第一轮评委工艺打分的时候排名第11,第二轮参赛者打分后依旧是第11名。在琴头雕刻比赛结束后,我的琴头雕刻分数排名第5,这时候我的总分上升到了第10名。顺利进入了声音决赛圈。声音比赛的地点设立在布拉格音乐学院的礼堂。所有的参赛者,都必须要给出乐器的音色分数。包括之前的工艺评委,在这里也只能算一个普通的参赛者,他们的评分不再会占到更多的百分比。43个人,总数相加,就是你的声音分数。
比赛的组织者想出了一个非常中立的比赛方法:所有比赛琴,第一轮(Solo部分)随机给一个出场顺序,用绿色圆圈加数字放在系弦板上;第二轮(加钢伴)再一次随机打乱,用红色圆圈加数字放在系弦板上。这样比赛者,可以最后对比自己给出的分数,知道哪一支琴是他给的分数最高的,也可以知道自己的乐器自己给声音打了多少分。这个实际上很有意思。因为有了声音的对比,再去看工艺的话,你可以看到大概什么样的木材,什么样的弧度,是你喜欢的,或者是大家喜欢的。
比赛的全过程都是盲评,演奏者在幕布后面演奏。每一支作品的演奏时间,大概在15-20秒。 两轮加起来,也就是每一支琴40秒。你必须马上做出以下三个判断:音量,平衡度,音色。
最终,所有人都几乎崩溃。两轮,共听了40次。首先要说,比赛的地点的混响比较严重,十分不利于音色的鉴别。而且在出场次序上,靠前或者靠后出场都是不利的。很简单,第一支乐器,不会有人给他高分数,因为没有对比。而到了最后,要在15秒内,说出自己是否喜欢这支乐器,都已经变得很困难。声音比赛,我认为依照这次的经验,应该不超过10支乐器。最终,我的作品在声音比赛中,排名中游,最终的总分依旧是第十名。
沃尔塔瓦河上的狂欢
比赛就像一场聚会,总是好聚好散来的容易一些。在比赛结束后的晚上,组织者特意给大家准备了一次全免费的沃尔塔瓦河上的轮船游。一切费用组织者承担,而且可以带一位家属参加。当然,费用实际上是一个保险公司赞助的。启程的时间是晚上七点,等到一圈回来,已经差不多要快十点了。船上的酒水,食物,全部免费开放。
捷克的啤酒,炖牛肉,当然还有一定少不了的音乐。整整三个小时,不曾有一刻的停歇。曲子么,都是一些东欧的民族音乐,似乎带点儿吉普赛音乐的影子。大家都在跟着手舞足蹈。当然,最忙的依旧是送啤酒的妹子。船分为上下两层。上面的是露天的甲板,你可以吹着风畅饮,或是跟着音乐把自己暂时想象成一个捷克人;如果你受不了这份“刺激”,也可以到下面这一层,享用美味的饭点,或是和几个朋友在安静的环境里面聊聊这几年大家都干了些什么。我似乎更时候后面这一种,在上面放肆了30分钟我就下来了。和新认识的“老朋友”Michielle Dobner聊聊最近Cremona的八卦,以及一起回忆一个共同的朋友Luca Primon。我一直奇怪他的姓氏,因为Dobner不是一个意大利姓氏。追问他,答道:他的爷爷那一辈,实际上就是来自于布拉格地区,Dobner是一个捷克姓氏。意大利人很喜欢八卦。每一次八卦完,你都会Cremona的那几位制琴师有不同的看法。
沃尔塔瓦河的水很有意思。既谈不上湍急,也谈不上平静。总是恰到好处的泛起那么一丝丝涟漪。河两边有很多乘凉的本地人,他们看着我们这一船狂欢的外国人,不知道心中是在想什么。与在塞纳河或者多瑙河不同的是,那里早已习惯了游客的人来人往。而当你在沃尔塔瓦河上,往城外的方向出去个十公里,你会发现一个没有游客的布达拉格。所有的游客就是船上的这几十个外国人。他们的眼里有一丝“羡慕”。要知道欧洲经济不景气已经有几年了,而捷克在欧盟里面是一个收入比较低的国家,即便是它的首都布拉格,消费水平也只有中国二流城市的水平。所以当地人看着这一船的有钱外国人在他们的母亲河上狂欢,我想多少心中会有感慨。
好了,就到这里吧。如果一切顺利,5年之后,我希望能再回到这座城市,会会老友,聊聊八卦。当然,比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