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仁·伊萨伊和他的小提琴
拥有一支旷世名琴,几乎是所有演奏家的一致追求。但是当你看到了自己中意的乐器时,口袋里的银子未必够用。这个时候,也许你应该参考一下著名演奏大师:欧仁·伊萨伊Eugène Ysa?e (1858–1931)的这一波操作了。
拥有一支旷世名琴,几乎是所有演奏家的一致追求。但是当你看到了自己中意的乐器时,口袋里的银子未必够用。这个时候,也许你应该参考一下著名演奏大师:欧仁·伊萨伊Eugène Ysa?e (1858–1931)的这一波操作了。
当今有很多世界著名的工作室,从事的并非单一的乐器制作工作,而是集制作,修复,鉴定于一身的工作室。而这种工作模式,其实在18世纪就已经出现了。而第一个代表性的工作室就是米兰的Mantegazza家族工作室。
琴弓上的马尾库。在中文里,我们很容易理解它的作用(之一):存放马尾。而在英文中,它有一个略显匪夷所思的名字:Frog(青蛙🐸)。不但我们有疑惑,老外一样不知道为什么它被称作Frog。
在制琴史中,我们总是对意大利克莱蒙那制琴师大书特书,要不就是威尼斯,都灵。但是到了18世纪晚期,制琴的中心已经“北上”到了法国的巴黎。而18世纪晚期法国的一大变革就是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有意思的是,大革命后的法国制琴业更是迎来的自己的大的发展。
Maja Weber至今已经演奏这支乐器将近20年,她是这样评价乐器的声音的:这支乐器的最大特点就是无限可能的演奏性能。你可以在上面做出各种变化:各种音乐表情都可以被很好的表现出来,只要你想得到,它就可以唱的出。